首页

美女细高跟踩踏之家

时间:2025-05-28 22:42:46 作者:国台办:无论台湾地区领导人讲不讲、讲什么、怎么讲,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实 浏览量:15828

  中新网上海4月21日电(记者 范宇斌)为深入探讨“翻译中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回应“翻译中国”事业和国际传播,并推动建立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策划推出“翻译中国”研究丛书。方梦之学术思想研讨会21日在上海举行,并举行“翻译中国”研究丛书首部专著——《中国译学话语:建构与阐释》新书发布仪式。

  《中国译学话语:建构与阐释》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译学话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详细阐述中国译学话语的概念框架、范畴体系和术语发展,深入探讨跨学科研究在译学话语建构中的特性和方法。该书擘画了中国特色译学话语体系的蓝图,是建构中国译学话语、推动译学发展的创新之作。

  “翻译中国”研究丛书总主编、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表示,翻译为民族振兴、建立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等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随着中国从“翻译世界”走向“翻译中国”的新纪元,翻译在当今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用。学者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回应新时代的翻译问题,作出批判性思考,构建自主话语体系。

  “‘翻译中国’研究丛书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推出。”许钧表示,丛书由文学翻译、文化翻译、话语翻译、译学探索四个子系列构成,强调根植于中国伟大的翻译实践、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从不同侧面深入探讨“翻译中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作出原创性贡献,从而助力国际传播与“翻译中国”研究体系建设。

  《上海翻译》主编、教授傅敬民回顾了方梦之在推动翻译学术共同体建设和应用翻译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傅敬民表示,《中国译学话语:建构与阐释》是方梦之多年学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核心就是强调中国翻译学需立足本土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学术体系,倡导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形成“中国话语”,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谈及推出“翻译中国”研究丛书的初衷,外研社社长助理李会钦介绍道,这是外研社响应国家战略,传播翻译中国研究成果,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课程体系、教学研究体系和教师发展体系,服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出版翻译专业教材、译学著作,举办“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等措施,外研社在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专业本领的翻译人才,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明影响力面持续发力。随着“翻译中国”研究丛书陆续出版,外研社期待与更多学者携手推动中国翻译事业和翻译中国事业创新发展,为服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赠书仪式。外研社供图

  活动现场,李会钦代表外研社向《中国译学话语:建构与阐释》作者方梦之和总主编许钧赠送新书,方梦之向年轻教师、学生代表赠送新书。

  据悉,“翻译中国”研究丛书选题多元且前沿,融合跨学科视野,兼顾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今年还将陆续出版《译者行为批评应用研究》《中央文献译介与传播研究》《中华武术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应用翻译研究探索》等著作,有助于推动建立系统的“翻译中国”研究体系,促进中国故事、中国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其中,2024年1月以来,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联合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查办3起侵犯华为、小米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捣毁3个制售假冒手机屏幕、手机后盖、卷发棒窝点,传唤涉案人员22名,刑拘9人,涉案金额逾406余万元。

为阻止楼道清理竟高空抛物 上海一“楼霸”被依法公诉

据悉,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委托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代为宣判。通报称,2022年4月,被告人李某某通过网络购买培训教程及相关软件程序,掌握了利用他人个人肖像照片实现“AI换脸”伪造“眨眼”“摇头”等活体视频并可通过某人脸实名认证、登录某服务平台系统个人账户的技术。

呼吸道疾病高发,孩子出现这六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萍乡、宜春、吉安三市交界处,地处罗霄山脉北段,面积为1470.82平方公里。该区域拥有近300处地质遗迹,以花岗岩穹隆、高山草甸、峰林、瀑布、环状温泉链为主要特色。由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武功山花岗岩穹隆的形成和发展完整地记录了华南中生代以来多期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因此,具有重要的国际对比研究价值。

人社部: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维权

走进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育苗棚内,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潮湿温热的空气夹杂着新鲜的泥土气息,与室外的凛冽形成鲜明对比。

改革近镜头|“上海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文化也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先声。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人类现代化的进程,首先是从文化上出现端倪并取得突破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生死危亡走向奋起复兴、中国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历程,也是中华文化焕发活力、重铸辉煌的历程。今天,中国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